07
2016
07

你之所以平庸,就输在一个细节

南昌回长沙,路过以前的公司楼下。肚中饥饿难忍,溜进附近一家面馆。还没有落座,老板娘就朝厨房喊:“轻挑面一碗,不要辣椒!”我大惊,“我还没有点单,你怎么知道我要轻挑面,不加辣啊!”老板娘朝我笑眯眯说:“难道不是吗?”我说:“是的。我都快1年没有来过了,你还记得,记忆力真好!”老板娘边擦着桌子,边说:“来我店子吃过两次以上的,我都记得住。混口饭吃嘛!”

06
2016
07

所谓的迷茫,都源于想太多

有一个朋友,最近说她很迷茫。在公司工作了几年,工作成绩是有的,但不是很明显。周围朋友很多,但又没有一个人真正好到心底去。日子也是过起走的,但总觉得过得没多少热情和憧憬。于是总在独处的时候,想着这些困惑,她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,觉得自己无所适从,很像一只在海上航行,却没有掌舵者的帆船。这样的状态,很多人,尤其是年轻人,都经历过。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,想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,但又不知道怎么起步。想要努力挣脱现实的束缚,可又感觉像做了一场噩梦,找不到梦醒来的出口。
05
2016
07

你能力出众,却又为何碌碌无为?

有人说,最有智慧才德的领导,能够善用每一种人,他看重的是你能为他创造多少利益,言行处事什么的,一概不计。商品社会,利益虽说放在第一位,但有此魄力的领导,毕竟还在少数,因为固有的传统观念,试问,又有几人敢去重用一个德行有问题的人?谁知道到时带来的是利益,还是灾难?而你的才华,又足以让对方忽略你身上的瑕疵吗?领导还是普通的多,而我们也大都是庸常之辈。

04
2016
07

年轻人哪,不能太舒服了

昨天,和一群北漂的兄弟吃饭,他们都来自三四线城市,回到家乡一定能找着一个安逸的工作,领着一份不算高却足以让自己轻松过日子的薪水。可现在,他们一个在金融公司打工,每天通勤就得一个多小时;一个在大型国企做法务,每天事儿杂的,就差给别人端茶送水、洗衣叠被了;还有一个在会计所当会计,忙时加班能到晚上十一二点……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北漂,答案却出奇地有默契:北京机会更多,比起舒服,出人头地才是自己真正的追求。

03
2016
07

一篇70后写下的文章:80后为什么比我们那时还艰难

昨天晚上,与同事吃饭。回办公室后,发了一条微博:春节前同事们聚餐,不少孩子散席后都返回租住的房间,打听了一下,都挺贵的,单位附近的一居室要三千多元。如果不是家里资助,他们今后都买不起房。我感到八零后的生活,其实比我年轻那会儿,更加艰辛,但他们希望获得的,却比我那时要多得多。我感到社会有问题,却说不清楚。结果,有很多跟帖,令我颇有感触。我跟他们相差二十年。二十年前,我跟他们一样,来到北京上班。

02
2016
07

年轻人,没事不要老躺着

我看过太多的年轻人,将二十多岁活成了五十多岁,甚至六十多岁、七十多岁的样子。下班后一躺一晚上,周末一睡一整天,只需要一个手机、一张床就能消磨掉全部的好时光。微博刷来刷去,不过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段子集锦;朋友圈都能背下来了,不过是谁去看了电影谁又发了什么牢骚。视频网站关上一个又打开另一个,对着屏幕上别人的爱情别人的生活长吁短叹,自己却在工作的烦躁生活的无趣里无法抗拒。这样的青春,不是耗在了路上,而是耗在了床上。不是迸发着热情和火光,而是在泥潭里越陷越深。于是身体走不了万里路,心也混混沌沌,两双手只知道困守在手机旁。以前多少人躺在床上吸鸦片,现在多少人躺在床上玩手机。连姿势都没变。
01
2016
07

追求梦想,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

在一个偶然的机会,看了林书豪的纪录片。那是“林来疯”之前,他一次又一次的坐冷板凳,甚至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,就被球队给转卖了。他在不断被打击和受挫中,满怀失望却不放弃。脑海中场景切换,我联想到前阵子新闻台播报,某家餐厅打出买一送一的广告,吸引消费者大排长龙。“饥饿营销”的手法奏效,部分抢不到好康2的消费者却在现场大打出手,成了广为人知的新闻事件。两件不相干的事,却在心中不断交错。

30
2016
06

30岁还在迷茫,你一定要做这三件事

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吐槽说:“马上要奔四了,现在却还对未来很迷茫,毕业马上10年了,一直以来没有好好努力,没有选对好行业,现在过得好焦虑。”还有人说“30来岁了,现在跨行很困难,很难从头来过。基层做起,别人也会用怀疑,嘲讽的眼光看待你。”难道就要因为别人的眼光,让自己这样庸碌一生了?不满于自己的现状,又不敢出去和满腔热血,奋斗的青年们竞争,不敢闯你总有吐不完的槽,诸多抱怨,最后年复一年。

29
2016
06

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?

我是奥普拉电视节目的忠实观众,而且是铁粉。我十三岁就已经迷上《奥普拉脱口秀》,我决定写信给我的偶像,之后也收到了印有“奥普拉专用信笺”字样的正式回函,外加一张亲笔签名照。信的内容在下一页。我喜欢奥普拉在信中提到的:“虽然因忙碌无法一一回答你的问题。”我只能说当时的我就像个小记者一样,什么事情都想打破砂锅问到底!总之,“信之,便能成之”是奥普拉的名言,但她其实也是从作家马娅?安杰卢那儿听来的。

28
2016
06

活好自己便是风景

朋友见面,相谈甚欢,却不想她忽然感慨出一句:“看你多好,在家里画两笔画,写两篇文,周末同一群孩子玩耍。不像我们,每日为工作卖命。”我笑笑没有答话。同样的话,小区里超市的店主也同我说过,那时候我还在上班,去买菜的时候,她也感慨:“看你多好,按时上下班,旱涝保丰收,不像我们,没日没夜,没年没节。”我也同样笑笑没有答话。我不喜欢同别人争辩这样的话题,因为每个人都看着其他人很好,包括我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