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
2016
06

工作了,还努力学习的意义在哪里?

作为一个毕业几年的人,来分享一下当离开学校之后,努力学习的意义在哪里。我之前在几家所谓的大公司担任产品经理。还记得刚毕业的时候,我拿到的 offer 薪酬是7500元,当时特别激动,因为之前上学的时候我家里管的严,一个月生活费只有800块,我那时候还天真的想,是不是每个月能存下6700块了。开始上班之后发现,身边的女孩子谈论的都是名牌包包和护肤品,她们会问你用的是什么牌子的眼霜。当我和同事一起去逛街,她买了一条一千多的裙子的时候,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突然也想要拥有一件那么贵的裙子。为了能融入她们,就要和她们有着一样的消费观。那个时候没有记账的习惯,真的想不起来钱都花哪了,我只知道每个月的工资一分钱都剩不下来,甚至还欠着信用卡。
26
2016
06

别再焦虑了,你真的不是一个人在苦逼

几年前,我在考研班上课,那个班上,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。她告诉我,自己本来当全职妈妈,后来老公出轨,自己的世界忽然坍塌了。于是她决定考研,经济独立,改变自己的生活。我听得入神,以为是一个励志的故事。结果她说,因为自己太久没学习,现在英语也就是停留在小学水平,现在准备还来不来得及?那时,离考研还剩两个月。我没说话,只是默默地跟她说,加油,豁出去努力,别管结果。后来,我才知道,她拿出了所有的积蓄,报了英语、政治、专业课的一对一,她出现在我一对一课堂上时我都有点震惊。我说,干吗报这么贵的课?她说,来不及了,只有全力以赴了。
25
2016
06

让你流泪的不是毕业,而是无法再重走一次的青春

又到六月,又到毕业季。毕业的时候,是有鸣蝉、西瓜和蒲扇的夏天。这样热情的温度,似乎不适合伤春悲秋,也不适合开口说再见。一切游乐场所都被欣喜若狂的高三毕业生占领,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冲淡了离愁别绪,寒窗苦读十余年的苦闷都被他们抛到脑后。而大学毕业生却在感伤地给行李打包,挨个和昔日打架争吵的室友讲和、拥抱,喝得烂醉是他们对青春的祭奠。但你知道吗,无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,不仅是拥抱未知的新生活,也代表着我们一次又一次,与青春和回忆告别;与原本亲密无间,此后却可能南辕北辙、永不相见的人们告别。毕业季,就是离别季。

24
2016
06

下班后的生活,决定了你能走多远

繁华又迷茫的都市,有多少人真正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,又有多少人是先谋生,再谋爱?几年前,同事小方和我一样,在这座城市里当英语老师。白天上课晚上备课,生活像上了发条,虽累,但重复着。可是,几年后,小方依旧在上课,每天十个小时,从早到晚,连上课内容都一样,而我成功转型成了导演、作家。我不是炫耀,只是每次小方跟我见面时,我都会受不了她跟我有以下这段对话。她说:“你运气真好啊,赶上了我们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时候,才能顺利转型。”我说:“小方,这世界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,我还是很努力的好不好。”小方说:“你哪里努力了,你就是聪明。当年我们每天都被课程安排得满满的,回到家不是直接睡觉就是看看电视就睡了,你竟然能辞职后这么快就换了轨道,竟然干得还不错,不是聪明是什么?”每次说到这里,我都摇头,不知道该如何接,她的话让我觉得“聪明”是贬义词。

23
2016
06

所谓的牛逼,都是用苦逼换来的

Amy在演讲台上分享她个人的创业经历,主要讲的是她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广告从业人员,到现在成为活动策划公司的CEO。公司目前在上海很火,承办各大活动,市里的高层领导也曾去参观过。因为公司办得出色,Amy还上过新闻联播。演讲快结束时,我听到旁边一对男女在议论,男的小声说:“这种公司很好办的,要搞活动就是雇几个人,搭几张桌子的事儿。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。”听到这话,我心里真觉得堵了块石头,因为简单粗暴的评论能把人的努力在瞬间贬得一文不值。

22
2016
06

健身和读书,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

F没有出生在一个有着强硬背景的家庭,她上了大学以后便开始立志要读研,去更好的学校,过更好的生活。于是她从大一开始便积极准备有关考研的一切事宜,在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方面她学得比宿舍任何一个人都刻苦,每天早出晚归,特别是大三准备考研的时候,深夜了还在挑灯夜读。我们所有人都觉得她肯定会考上,但偏偏,已经过了初试的她,止步在了复试的面试这一步。F觉得无比郁闷,我们也都用“名校的面试都是有本校保护的,其实外校,很正常嘛”这样的话来安慰她。

21
2016
06

跑步的励志故事,看完我掉眼泪了

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,讲的是一个不停奔跑的老人的故事。澳大利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超长距离跑步比赛,参赛人员要从悉尼跑到墨尔本,全程约875公里,是世界上最艰苦的比赛之一。比赛耗时5天,吸引着许多世界级的运动员参加,这些运动员年龄通常在30岁以下,经过了专门的训练,背后还有耐克这样的大公司资助。然而,1983年,有一位61岁老人的出现,使得这个比赛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。这位老人名叫克里夫·扬。出现在起跑线上时,克里夫穿着一身工装,脚上则是一双工作鞋。观众们起初以为克里夫是一名观众,当他走向工作台检查号码并来到运动员中间时,人们无不表示震惊。
20
2016
06

你我相遇,这本身就已足够幸运

我以前是一个特别恋旧的人,这一点从我日常使用的物品就可以看得出来。一条裤子,我能从高一穿到大学快毕业,裤脚踩破了好几条缝,才决定把它丢掉。我买的书,也会不远千里从福建背到北京,过了四年,再原封不动的把它们全背回来。还有指甲剪、刮胡刀,甚至是一支笔,它们陪伴我的时间都在7年之上,除非我弄丢了,否则很少会去更换。这样的例子,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。在情感方面,我也特别执着。如果你这个人看起来不错,值得深交,我就会在认识你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热情,直到我觉得我们之前的友情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破坏为止。但或许也正因于此,我变成了一个害怕面对离别的人。
19
2016
06

别让自己一直停留在“舒适区”

家里开的净水器店一直想招个女业务员,工作挺简单,大部分时间留在店里做下内勤,招待上门的客户,只有店里出去做大型活动时偶尔需要帮下忙。我们给出的底薪不算低,加上最低的业务提成,也比当地平均水平高一些,每天工作八小时,时间比较弹性,相对自由。但是快一年了,一个都没招上。中间有几个女孩来试过一两天,很快就表示胜任不了。一个在本地一家食品公司负责招聘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公司的车间工人工作时间长,每天三班倒,很多时候还要上夜班,工资也就是当地的平均水平,但是前来应聘的女生应接不暇,我百思不得其解。朋友微微一笑:做你们这行业的需要学习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需要不断学习,每月有最低的销售任务,现在有些人宁愿选择工资低点、很机械的工作,也不愿做需要很多脑力和能力不断去学习的工作。
18
2016
06

最厉害的人,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

林肯做总统的时候,陆军部长向他抱怨受到一位少将的侮辱。林肯建议对方写一封尖酸刻薄的骂信作为回敬。信写好了,部长要把信寄出去时,林肯问:“你在干嘛?”“当然是寄给他啊。”部长不解地问。“你傻啊,快把信烧了。”林肯忙说:“我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,写信就是为了解气。如果你还不爽,那就再写,写到舒服为止!”心里产生负面情绪,需要疏导发泄,像林肯就用了写信的方法。中国古人的境界要高一点,比如像孔子,直接就是“恕”字待之,恕己恕人。做不到这么高境界,就找一件事倾泻所有情绪。清代作家李渔的方法是写字,“予无他癖,唯有着书。忧籍以消,怒籍以释。”郑板桥更加直接。当他受官场挤压、郁郁不得志时,就提笔画竹。画完以后,心理舒坦了,画艺也越发纯熟,一箭双雕。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绪。真正能干的人,是时刻留意不要让自己栽在坏情绪中。